四川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资阳  >  本网报道
  • 【决战脱贫攻坚 我们在路上】资阳90后驻村队员带着母亲去扶贫 把家“搬”到村上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6-02 16:55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开栏语: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资阳紧盯23.6万贫困人口脱贫、325个贫困村退出的总体目 标,一线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共同奋战,涌现出了一批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奔赴一线的基层工作者和拥有脱贫信念、掌握脱贫技能、成功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信心和决心,营造脱贫攻坚浓厚的社会氛围,从6月1日起,四川新闻网资阳频道将推出《决战脱贫攻坚 我们在路上》专题报道,讲述资阳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展现贫困村发生的可喜变化和老百姓不断增强的幸福感。

四川新闻网资阳6月2日讯(记者 杨颜铭 摄影报道)“卉卉,要帮村里的一些学生打印下网上课件哦。”

“我这两天去看了一个老人家,家里灯泡坏了,我们先买点然后要联系电工帮安装一下。”

“还有一个村民,他家里情况是这样的……”

在资阳市安岳县永顺镇常乐村,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村委办公室,总会看见一对母女忙碌的身影。两年前,杨卉卉主动申请驻村帮扶,母亲也跟着来到这里,同女儿一起“并肩作战”。

如今,常乐村不论是村容村貌、基础设施,还是产业发展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小村庄,经历了一场华丽蜕变,从烂泥路到硬化村道,从传统农作物到专业种植,从贫困村到脱贫村……而这样的变化,与杨卉卉母女的努力密不可分。

现在的常乐村道路四通八达

母女“并肩作战”

把家搬到村上 “住”进老乡们的心里

杨卉卉是一名90后女孩,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考入了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年6月,得知单位正在征集脱贫一线驻村干部,她动心了,但因从未在农村生活过,还是有些许担忧,去还是不去?杨卉卉决定听听母亲的建议, “不要怕,我跟你一起下去!”从此,她便和母亲踏上了扶贫路,成为安岳县永顺镇常乐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干好扶贫工作还得沉下心来,待得住、真扶贫,与村民同甘共苦。深知这一点,杨卉卉索性带着母亲住在了村上,村委办公室就是她们的家。

回忆起驻村初期,她坦言刚开始生活上是不习惯的,“每天要到村委会后面挑水,在楼道用电磁炉做饭,买菜要去镇上赶场或者到乡亲们家买点,没热水洗澡也不方便,上厕所要到户外公厕去。”然而这些困难都被她一一克服。

正式“安家”后,她一头扎进村里,到田间地头、到村民家里走访拉家常,用这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熟悉了解村况民情,没多久,全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贫困户情况等信息她已了然于胸。

而母亲除了照顾杨卉卉的饮食起居,还成了她扶贫工作中的好帮手,“现在我妈妈都学会了用电脑收发文件了。”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都外出下队或开会时,母亲就承担起了村委会“守门员”的角色,有村民反映需求,她都会认真记下来并通知杨卉卉;她还管理着村办公室钥匙,守好他们的村级阵地。

杨卉卉和村民们在一起

“驻村”变为“助村”

成了“万金油” 帮扶足迹遍布田间地头

“这个事情,可以到大队上找杨卉卉。”这是现在村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是入户走访解决村民诉求,还是在办公室准备各项资料,杨卉卉都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经过两年“修炼”,面对群众的种种诉求,她都能应对自如,成了村上的“万金油”。

王开顶今年77岁,三级肢体残疾,是村里的低保贫困户,家中还有儿子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孙子在上小学,一家人住在偏僻的山顶上,房屋也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没有入户路,到他家山上有400余米泥路,生产生活都受到影响。”

贫困户王开顶的新房子

于是,杨卉卉迅速帮王开顶申请落实D级危房补助政策,还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一道组织工匠给一家人建好了位于公路旁的新房。搬新家后,还替他们置办了不少生活必需品,“给我送来棉絮、枕头好多东西,经常来关心我,真是感谢她们啊。” 王开顶格外感激,除了给予生活上慰问帮扶,杨卉卉还为小孩资助书本费,督促他刻苦学习。

“虽然刚参加工作,积蓄不多,但我是年轻人,有着无限的能力和未来,而王开顶老人年纪大了,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我也要为他加把劲,希望他在晚年能过上舒心的日子,小孙儿也能在好点的环境下发愤图强。”杨卉卉感慨道。

驻村扶贫工作干得怎么样,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两年时间,她的足迹遍布常乐村每一个角落,她的付出也获得了每一位村民的肯定。爬坡上坎为贫困户规划扶贫项目;耐心细致进行政策解释,为贫困户落实政策补助;帮低保贫困户准备过冬棉被、进行人居环境项目改造;为村民联系安装电视网络信号…… 这一件件关乎贫困群众利益的“小事”,对杨卉卉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她事无巨细,带着热心、诚心、决心去做好,成了村民眼中妥妥的“贴心人”。

常乐村以往的烂泥路

决战脱贫攻坚

扶真贫、真扶贫 路通村美产业旺

2016年以前,除了一条主路外,常乐村全是泥路,遇到下雨天外出极为不便。经过这两年的“美颜”,现在的常乐村道路四通八达,全部实现“社社通”,路通村美产业旺,2016年底已实现整村脱贫。

驻村以来,杨卉卉和工作队向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到20.5万余元的帮扶资金,大力完善了常乐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了规模集体经济。目前,全村建成水泥路12.3公里,安装路灯165盏,建成山坪塘9口、排灌渠400余米,交通桥1座,设置100千伏安变压器7台;还建成包括广播室、图书室、卫生室、夜校教室等功能齐全达数百平方米的办公楼,硬化600余平方米文体广场。

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目前,村上通过集中成片流转土地规模发展柠檬产业400亩、农户零星种植柠檬250亩,规模发展蔬菜产业150亩;村集体经济种植中药材黄精35亩,并与本村种养大户合作经营林木种植、堰塘养鱼项目19亩。坚持多元发展并举推进,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和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还有所有村社干部一鼓作气,一定在最后关头攻克‘硬骨头’,确保贫困户稳定收入,形成长久的帮扶成效。”杨卉卉说道。

常乐村的点点滴滴变化都有着杨卉卉的一分努力。寒冬酷暑、天晴下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或走访座谈,或帮助群众办理教育、医疗、民政救助等实事,或在危房改造现场,她始终坚持这种最接地气的工作方式,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扶真贫、真扶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