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岳县驯龙镇用4个“变”描绘脱贫攻坚美丽画卷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7-10 11:40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资阳7月9日讯(王建军)“基础设施变好了,产业经济变强了,人居环境变美了,精神面貌变好了。”7月9日,安岳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全媒体采访采风活动中,驯龙镇相关负责人用4个‘变’,向参与活动的人员描绘出了一幅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画卷。
基础设施变好了
“路变通畅了,变好了,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雨天一身泥,晴天一层灰了。”安岳县驯龙镇金鸡村村民高兴的说,“有了好路,农产品购销方便了,脱贫已实现,致富已不远了。”
安岳县驯龙镇金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23人(特困户25户44人),2014年脱贫2户2人,2018年脱贫51户116人,2019年脱贫2户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贫困村发展的最大阻力,为啃下这块硬骨头,近年来,金鸡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在帮扶单位安岳县农经局的协调下,共争取县级各部门资金500余万元,完成17.3公里社道,实现户户通水泥路的惠民目标;建成1口高位蓄水池、10口百立方蓄水池、8口山坪塘等,群众生产用水得到保障。该村着力提升“里子”,基础设施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 |
了解汪明才柠檬种植情况 |
产业经济变强了
位于安岳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34公里黄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329人,2014年脱贫1户1人,2016年脱贫66户205人,2018年脱贫55户119人,2019年脱贫1户4人,实现全部脱贫。
“产业兴则百业兴。”黄河村第一书记杨佳介绍,黄河村坚持绿色、包容、开放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多元化致富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村干部的帮助指导下,我种了11亩柠檬。”2018年就脱贫的黄河村村民汪明才介绍,他有两个孩子目前正在读大学,加上前几年一场大病,因此而致贫。村干部得知情况后,请动帮助汪明才一家,并在他病好后,邀请农技员传授柠檬种技术,还为其联系柠檬收购商家,协调不在家的村民将其土地转给汪明才种植柠檬。
据介绍,黄河村柠檬种植规模达800余亩,正积极打造现代化柠檬产业示范园区。同时,搭建招商引资平台,采取“业主+集体经济+农户+产业”发展模式,2017年引进业主到村建设小龙虾养殖基地113亩,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19年吸引业主到村发展现代农业,一期流转土地70余亩,规模化种植魔芋,预计年产值达150万元,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务工、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难题。
![]() |
与村民郭玉华一家交流 |
人居环境变美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村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认为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是他们义务容辞的责任。为此,黄河村坚持平衡式发展,即在“里子”上抓提升,更在“面子”上促美化。
据悉,2018年黄河村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建立“环境卫生大扫除固定工作日”制度,每周二组织干部群众、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一次庭院楼舍、村容村貌大扫除,教育引导群众形成早间“十分钟”大扫除良好习惯。该还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推动卫生厕所改造,积极开展“三改两建一维修”贫困户人居环境整治,美化乡村环境,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61盏,照亮美丽乡村,让“白天劳作,晚上散步”成了健康的田园生活方式。
精神面貌变好了
金鸡村为了让贫困户养成不服输、向前看,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勇气,扎实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
同样,黄河村也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等五大内生动力活动,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通过宣传推广脱贫攻坚感人故事,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同时,因户施策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坚持“造血式”扶贫,破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黄河村的党员干部清晰认识到小康路上,干部是领路人,群众是参与者,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