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资阳:“365”工作法让群众满意365天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9-16 16:57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杨颜铭)近年来,资阳市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始终坚持把“全力打造靠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驻村第一书记队伍”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探索创新“365”工作法(即“三式培训”“六大举措”“五项制度”),聚力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干有方向、干有底气、干有成效,努力将其锻造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和“排头兵”,真正让群众满意365天。
精心实施“三式培训” 快速提升“领导力”
“缺什么就补什么”。照此原则,资阳充分依托市、县两级党校主阵地优势,实施递进式理论培训。每年按照“市级+3个县(区)”的“1+3”模式分层分级举办培训班,“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重点以党中央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核心理论培训内容,并递进开展国省市三级脱贫攻坚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切实提高驻村第一书记对扶贫政策的理解把握能力。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通过聚焦22个扶贫专项,实施开放式现场培训。以脱贫攻坚大讲堂为载体,整合行业部门力量深入实地现场解疑释惑,解决驻村第一书记政策研究不够透彻、举措不够具体等问题,提升“绣花”功夫。同时,分批组织第一书记前往外地开展现场教学,将课堂设在农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第一线,学思路、开视野、增见识,激发他们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情。
实施互动式帮带培训。通过设置过渡期、开设微课堂、组建微信群等方式,探索建立“统筹实施、分层结对、梯次互动”的帮带机制,推动脱贫村新老第一书记“上下联动”传帮带,计划脱贫村和已脱贫村第一书记“左右互动”结对帮,实现第一书记从“新手”到“熟手”的快速转变。
精确导入“六大举措” 切实提升 “执行力”
公开承诺,倒逼责任。围绕第一书记“五大职责”,对脱贫目标公开作出承诺,并进行“三级公示”,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倒逼职责任务落地落实。
日常考评,重在落实。先后出台《资阳市脱贫攻坚退出验收工作方案》《资阳市贫困村第一书记年度考核细则》等制度20余个,将日常考评与提拔任用、年度考核等直接挂钩,并把最终考评结果“打包”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推动日常考评与落实效果有机结合。
集中督战,推动整改。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和驻村帮扶工作制度标准,组建督导组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督导检查,全面核查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2071个,并采取“五定”措施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切实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效。
激励关怀,排忧解难。出台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3条措施,建立“四必谈、四必访”工作机制,切实解决驻村第一书记后顾之忧和工作困惑。
走访入户,跟踪问效。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履职情况询访机制,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不定期随机走访帮扶对象,动态跟踪第一书记的履职实效。
述职评议,强化监督。充分发挥扶贫履职述职评议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创新实施“年终+任期”双述机制,第一书记将帮扶任务完成情况既向驻村所在乡镇党委述职,又向派驻村党组织述职,接受民主评议,督促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尽责。
精准构建“五项制度” 全面提升“战斗力”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由第一书记作为召集人,每月至少组织召开1次由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等参与的驻村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安排部署工作,实现驻村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
建立工作报告制度。第一书记每季度报告1次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每半年撰写1篇调研报告,按期向同级协调小组报告工作推进情况,并由同级协调小组合力推动解决有关问题。
建立督查指导制度。采取“常态化督查+不定期督导”的方式开展检查指导工作,市协调小组不定期开展巡回督导,通过随机抽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帮助指导第一书记精准履职。
建立召回撤换制度。对出现不适应不胜任、严重违反党纪法规、考核等次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情况第一书记,经核查属实后及时进行召回处理,并在半个月内择优选派人员接替,确保队伍不“脱节”、工作不“断档”。
建立备案管理制度。分层分类建立第一书记备案管理台账,对选派、调整、表彰表扬、推荐选举等情况逐一备案登记在册,实行每月更新。同时,明确各级新闻媒体对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时,应报同级协调小组审核同意,确保人选政治关、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