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我先行】带动1.8万农户增收年销售达6000万 资阳“蔬菜大王”到底有何秘籍?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10-27 09:38来源:四川新闻网
【开栏语】近年来,资阳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立下“愚公志”,下足“绣花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实施精准攻坚,全市实现32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在脱贫攻坚战线上,涌现出了一批苦干实干、担当有为的先进个人。为进一步营造浓厚攻坚氛围,凝聚打贏脱贫攻坚战的磅礴力量,即日起,四川新闻网资阳频道推出《脱贫攻坚我先行》专题报道。本期推出《带动1.8万农户增收年销售达6000万 资阳“蔬菜大王”到底有何秘籍?》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杨颜铭)30多年来,他专注于绿色蔬菜种植,坚持“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的理念,带动89个村、1.8万余户农户种植蔬菜3万余亩,每年户均增收5000余元,成为了资阳市产业扶贫的时代先锋,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蔬菜大王”。
![]() |
开展技术培训 |
他就是资阳市宰山嘴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孙传辉,如今57岁的他已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达人,他所带领的专业合作社,曾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今年5月,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近日还被评为资阳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如何“玩转蔬菜”?年销售额达6000万,到底有何秘籍?
![]() |
在地里教授种植技术 |
做给农民看 扎根农村专注“蔬菜梦”
孙传辉家住资阳市雁江区松涛镇宰山嘴社区,位于资阳城郊。“我们老家那有种植蔬菜的传统,1984年高中毕业回家乡时,就萌生了种植蔬菜的想法。”孙传辉告诉记者。
当时,一腔热血的他,独自骑着自行车赶往百里外的内江市中区,参加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学习,受益匪浅。回到家后,在自家地里试种番茄、莴笋、花菜、白菜等蔬菜,慢慢积累经验后,又到邻近村承包了近30亩地。
“小试牛刀”就获得成功,在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孙传辉的“蔬菜梦”一发不可收拾,从此走上了规模化种植的道路。
“要种好菜,一定要走专业化的路子!” 创业之初,选择优良品种、培育出好苗子、拓宽销售路等都是孙传辉每天忙活的事情,对此,他乐此不疲。
2007年,他发起成立了资阳市宰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规模扩大到4个县(市、区)的30个乡镇,成为资阳市“菜篮子”工程的龙头大户。在蔬菜种植的道路上,一干就是30多年,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
![]() |
为农民现场授课 |
领着农民干 示范引领念好“种菜经”
“发展蔬菜产业,必须要走规模化、规范化的路子!”2011年,孙传辉以宰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核心,联合14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蔬菜种植、销售为一体的资阳市宰山嘴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平台搭建好后,紧接着就是开足马力建基地。他带领联合社,先后在8个乡镇的11个村建立了10个蔬菜试验示范园区,流转5200余亩土地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为农户带来土地流转收入260万元,常年雇用农村富余劳动力400余人,农户实现劳务收入800多万元。
这些年,孙传辉经常组织有种菜意愿的村干部和农户到合作社参观,学习种菜技术。更是亲自到田间地角,教大家开窝、施肥、移栽,领着农民干。“没技术就教技术,没菜苗、肥料、农药等物料,就给他们送上门,等把菜卖了再给钱。”寒冬酷暑、刮风下雨,他要么在园区带着员工干,要么到蔬菜订单户带着农民干。
“亏自己不能亏菜农,让了利农户是看得见的,今后他们才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农户亏多了,来年他们就不种蔬菜,合作社就失去了发展基础”。这是孙传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几年来,通过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品牌化战略、市场化运行,成功实现了蔬菜的“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蔬菜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如今,他领办的合作社、联合社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先后注册了“宰山”商标,获得了辣椒、花菜、甘蓝绿色食品证书,在成都、重庆、北京、广州等10余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营销网络。
![]() |
收购蔬菜 |
带着农民赚 农户“钱袋子”鼓起来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孙传辉成功后并没有忘记乡亲们,他一直认为,只要高效利用闲置土地,合理利用闲置劳动力,就能让更多农户通过种植蔬菜,实现共同富裕。
“如果菜卖不出去怎么办?”为解决农民种出的蔬菜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打消他们疑虑,提高种菜积极性,孙传辉在联合社创新实施了“保护价”收购蔬菜的“订单模式”,即:农民种出的蔬菜畅销时按随行就市价收购,卖不掉时联合社按保护价收购。此举不仅降低了农民种菜的风险,利益得到最大保障,还大大提高了大家种菜积极性,加入蔬菜合作社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他还鼓励群众以土地入股方式发展大规模生产,由联合社提供种苗,经营利润80%返还农户,20%留联合社再分配,激发了农户生产积极性。同时,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营销渠道,不断引进新品种、提高新技术推广、奋力开拓市场……一系列组合拳,让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助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此外,蔬菜种植在贫困村的带动效应也是成效显著。雁江区中和镇干沟村是典型贫困村,通过联合社带动,全村种植辣椒100余亩、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联合社成员户均增收3000余元,第二年就摘掉了贫困帽;联合社入股桅子村村集体产业,发展蔬菜产业扶贫,当年实现整村脱贫。2016年以来,孙传辉先后帮助28个贫困村发展蔬菜产业,目前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将蔬菜种植的条件培育得更成熟,将更多的优质蔬菜送上市民餐桌,带领大家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种出全面小康新农村的幸福生活!”孙传辉坦言,这便是他的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