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四川脱贫攻坚英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罗林:一片丹心为扶贫 把典型贫困村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04-23 19:16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杨颜铭)只要心中有太阳,脱贫的路上就会有光芒。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八字墙村第一书记罗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在知重负重中矢志前行,在苦干实干中提升本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努力攻克脱贫路上的各种绊脚石,用辛勤努力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 |
走访贫困户 |
4月22日,四川省举行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罗林获评先进个人,“十分激动,也很自豪。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他坦言,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回首几年扶贫路,他说,八字墙村最大的问题是产业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脱贫攻坚就能破题。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179人,于2017年实现了全部脱贫,2019年八字墙村还被评为全市、全省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他个人也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这样的脱贫攻坚成绩,是如何做到的?罗林介绍了八字墙村的“脱贫密码”。
![]() |
道路硬化入户和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
协调帮扶资金1800余万元 贫困村展新颜“元气满满”
2015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罗林被派驻到雁江区丹山镇八字墙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由于一直在雁江区供销社办公室负责信访、安全等相关工作,因而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较强综合协调能力。
驻村后,他迅速摸清村里的“症状”,寻找良方。贫困程度较深,位置相对偏远,基础薄弱,民生短板多,产业几乎为零……对于罗林来说,要在2020年底完成村里的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面对“多重大山”,他没有退却,思路清晰,创新意识强,点子多,办法新。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增收”的总体规划,坚持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人居环境改善与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配套建设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路、水、产业、村民素质提升”的全面治理,促进全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全面决胜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要兴、村要美、人要富,基础设施是第一位。为了解决这个“面子”问题,2016-2020年,罗林总计协调帮扶资金1800余万元,村里陆陆续续建成了党群活动中心、村文化室、村卫生室。硬化通村社道路5.6公里、特色柑橘产业园区路3.5公里,改造CD级危房24户、修建囤水田埂9根、山腰蓄水池21口,改造农村电网9个社296户、人居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106盏、打造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3个。
昔日贫困村展新颜,“元气满满”。对于村民来说,以前住的老屋“天晴满屋烟,下雨满屋水”,现在的新房宽敞明亮,房前屋后瓜果香。路边安装上太阳能路灯,小广场上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也成为大家饭后纳凉的好去处,不仅照亮了村里的路,更照亮了村民的心……
![]() |
发展柑橘产业 |
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为村民解决近350个就业岗位
产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助推器”。“产业强村,产业富民”也是罗林为八字墙村找到的脱贫出路。
基础设施改善后,只有让贫困户持续增收,才能保证其稳定脱贫。而对于几乎没有产业的八字墙村来说,又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多方探索、深入研究、结合实际,2017年,在罗林多次奔走协调下,帮扶单位下属企业资阳市供销社农副产品开发公司引进了资阳市雁江区罗老头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整合流转撂荒和闲置土地1000亩,发展爱媛、沙糖桔、耙耙柑等特色柑橘种植。
![]() |
柑橘挂果 |
“仅此一项每年为全村留守劳动力解决近350个就业岗位。”罗林告诉记者。合作社在家门口,就业脱贫不远走,在园区劳作挣工资外加流转土地收入,不少贫困户的生活得到了大改观,真正做到“输血”“造血”双管齐下。
有产业,脱贫才有底气。大力发展柑橘种植,不仅造福百姓,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全村脱贫攻坚工作。自2017年起,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每年收入近2万元、人均每年增收近1500余元。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突破,曾经“空空如也”的贫困村,短短几年时间已实现“华丽蝶变”。
真扶贫、扶真贫。在推动全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罗林扑下身子与业主、贫困户一起同吃住同劳动、共创新谋发展,并积极探索创新农业供给侧改革服务“三农”的具体思路和办法,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之路,为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想办法、找出路。
![]() |
查看柑橘长势 |
继续当好“参谋”服好务 推动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难忘的事太多,这几年也是我一生中很宝贵的经历、财富。” 回首五年多的扶贫路,罗林坦言,记忆深刻的事太多太多。
时间的指针回到2018年,村里贫困户李跃群的女儿胡莉考上了大学,本是欢喜之事,却因家庭困难想放弃上学去超市打工。罗林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劝说,并将此事告知单位,一番协调沟通后,结对帮扶单位雁江区供销社伸出援手,每年为其解决8000元的学费生活费,圆了胡莉的大学梦。
除了胡莉,在罗林记忆中,村里五保户胡德忠领工资的场景还历历在目。2017年起,胡德忠便在园区务工,每年工资收入近9000元,在一次发工资时,他一次性领到了近6000元,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我这一辈子兜里都没装过这么多钱!家里房屋、院坝也用自己挣的钱翻了新,冰箱里的肉、鸡蛋也比以前多多了!”看到贫困户脸上的欣喜,听到一句句朴实的话语,罗林倍感欣慰,“再多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能够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个荣誉,内心十分激动,也很自豪。”罗林坦言,这既是对前一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下一阶段乡村振兴工作赋予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脱贫攻坚如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一直是他思考的内容。罗林介绍,去年开始,由帮扶单位建成的为农服务中心多次为村民提供农技管理、电商销售等培训,为乡村振兴积极培育会指导管理、懂农业技术、精电商销售的人才队伍。
在罗林看来,要继续牵好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培育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挥好党员干部“领路人”的角色和作用,引进、招聘、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通电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综合服务团队,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产品销售等参好谋、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