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资阳  >  本网报道
  • 资阳:聚力量、增活力、创平台 在更高起点上打好实力“创新牌”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06-25 10:39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杨颜铭)“这次全会是在‘十四五’开局起步、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近日,中共四川省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详细阐释了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重大意义。

会场外,这样的“定义”引发广泛共鸣。

会议结束不久,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就迅速铺开。连日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习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培养人才最高奖励500万、启动10个重大科技专项……种种部署,让人倍感振奋、充满期待。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创新发展提出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和迫切的现实需要。这为资阳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推进高质量发展清晰指明了路径。

如何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化为现实行动?资阳,已有了新思路。如何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且开花结果?资阳,已有了新举措。

高新区牙谷科创园

聚力量

创新驱动正当时 打造成渝中部科创新城

“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后两天,资阳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研究全市贯彻落实意见。

资阳市委书记廖仁松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科学谋划资阳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产业是核心支撑,创新是关键动力。

“省委全会明确支持成都平原经济区强化原始创新和高端现代产业创新,建设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这为资阳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补齐创新短板带来了重要机遇。” 廖仁松表示,要以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创新链条完善、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环境营造为重点,加快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打造成渝中部科创新城。

全会清晰定调,资阳明确路径。推进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使命所系、实践所需,当下,资阳正处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期,更需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因势而谋占先机,顺势而为赢主动。

近年来,资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手抓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实施创新体系建设,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当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资阳有基础、有责任乘势而上、“勇往直前”。将全面吹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号角,大步迈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为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提供强大动力,助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四川省口腔材料与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增活力

让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培育创新主体形成新“增量”

去年12月,位于资阳“中国牙谷”的四川牙易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省科技厅授予了“四川省口腔材料与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该公司总经理颜攀表示,这意味着公司不再局限于销售服务环节,将在科技化生产,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开始突破。同时,这也是资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

创新是打开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科技创新一头连着科研,一条连着产业。

资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谋划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成渝地区中试研发基地、打造成渝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充分发挥资阳地处成渝“双圈”的独特区位优势,借力两地优质的高校院所科研资源,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中试研发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建好一个平台,就可以吸引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项目、催生一批成果。全会提出,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一项牵引性工作,重点布局战略科技、产业创新和功能服务三类平台。而资阳已有着不俗“战绩”。

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起,资阳市创新平台建设重点以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突破口,先后打造“云创智谷”创新创业基地、资阳市创新创业园等6个省、市级孵化载体,入孵企业达到140余户。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可靠性实验室2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企业技术中心13个,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个、农业科技园区2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2个。

“2019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亿元,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8亿元。” 资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资阳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注重创新主体培育,通过“一对一”“保姆式”包联服务,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推动创新型企业扩量提质。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下,资阳科技部门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谋划打造一批高质量项目,助推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云创智谷创新创业基地

创平台

厚植创新创造沃土  引入高科技含量“敲门砖”

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支撑,一个高质量项目的谋划离不开技术创新。

资阳高新区作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从偏僻的城南工业园到集中全市“科技含量”的创新创业黄金地,从传统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到白纸作画建设“中国牙谷”,近年来的发展一路“开挂”。把高质量发展的“总开关”调到最大档,把一个又一个科技项目当成引进导入的“敲门砖”,创造了多个“资阳速度”。

目前该区已先后获批创建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建成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牙谷研发孵化中心,构建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另外,新建牙谷科技创新研究院,还启动了南骏汽车、博恩集团建设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

科技创新脚步从未停止。全会把培育建强各类创新主体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着力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动力活力。

搞创新,没有人才,那是空中楼阁;怎么留住高新技术、留住创新研发、留住高新人才?高新区一直在思索。据资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通过实施“五大俊才工程”24项计划,引进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各类技术人才;推动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同时,推进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引育产业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怎么留住人才?眼下,高新区还在“强配套”上发力。加快建设一批专家公寓、人才公寓、创业社区,加强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等配套设施建设,妥善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吸引成渝等地人才落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支持就是源头活水。深知这一点的高新区,积极营造创新创造良好环境,厚植平台“沃土”,落实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资金奖励等政策,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精准服务,推动全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以上。

多管齐下,火力齐发。创新既要“一笔到底”的持续力,又要“攻城拔寨”的突破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进更多科研成果和高端人才,建设创新型城市,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资阳正在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大步向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