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资阳  >  安岳县
  • 以脱贫攻坚成果 筑乡村振兴之基
    ——安岳县“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综述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09-18 15:26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朱国强 记者 杨颜铭)“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帮我申请办理了产业扶持资金、小额信贷和现代畜牧发展资金用于养殖山羊,平均每年都能出栏十几只羊,口袋鼓起来,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金秋九月,安岳县石羊镇龙柳村脱贫户张勇,守着养殖的十余只山羊,一起漫步在希望的田野间。

在安岳,和张勇一样,全县近11万往昔的贫困户全部甩掉了“穷帽子”,踏上了小康路。

安岳县作为四川第一人口大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62个(村级建制调整后为135个),贫困人口11.9万(经历年动态调整后为10.9万人),是片区外贫困村总数最多、贫困人口总数最多的县。

“十三五”以来,安岳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面对贫困数量大、范围广、程度深等严峻形势,安岳县委、县政府始终聚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将整体规划、制度设计、政策完善、机制建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准则,全县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尽锐出战,勠力同心向贫困发起猛攻。

2019年,全县162个贫困村、11.9万贫困人口全面退出贫困序列,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贫困户脸上,一幅幅脱贫奔康谋振兴的生动画卷在安岳大地上徐徐展开……

农旅融合打造富丽新农村——燕桥村

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战脱贫

前南薰镇报恩村第一书记陈洪刚,在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时,本是教师的他毅然走下讲台,安顿好年迈多病的父母,与同学校就职的妻子邹华,于2018年前往报恩村开展扶贫工作。打那以后,这对“扶贫夫妻档”在报恩村一干就是三年,吃住在村,成为了报恩村贫困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

教书要因材施教,脱贫要因地制宜。在了解到报恩村基础设施差、群众思想落后、集体经济为零的严峻情况后,夫妻俩马上行动,扶贫扶志两手抓。

农村公路施工现场

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统建与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报恩村已经实现了社社通硬化路;通过以购代扶活动的开展,全村小家禽出售从最早的162只增加到2020年6月的1265只,收益大幅增加让贫困群众明白了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报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华丽蜕变,全村种植柠檬120亩,种植大雅、无核沃柑等果树180亩,建设了20余亩自主经营的大棚蔬菜基地。

2019年,报恩村摘去了贫困村的帽子,全村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我希望通过我的真情帮扶,不管什么时候,大家见到我都能亲切的喊我一声‘陈书记’,这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已重返教师岗位的陈洪刚将把这段扶贫经历永远铭记于心。

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扶贫干部是顶在最前线的战士。“十三五”期间,像陈洪刚这样常年驻村的第一书记有398名。按照“五个一”和“三个一”驻村帮扶工作要求,除安排有第一书记外,贫困村还安排有县级挂联领导、驻村工作队、驻村农技员、帮扶部门、帮扶干部等力量。2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安排有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结对帮扶责任人等力量。扶贫队伍紧盯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加强动态监测,全面防返贫、阻致贫、稳脱贫,切实提升脱贫质量。

同时,安岳县大力健全完善社会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以购代扶”“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扶贫活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难题。

2021年,在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安岳县156个驻村帮扶工作队、472名驻村帮扶干部已全部到岗到位,并完成工作交接。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他们将带头冲锋,为谋划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石羊镇凡水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后的新居

夯实基础 改善条件惠民生

“做梦都没有想过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说起2015年新建的房屋时,文化镇宝林村62岁的脱贫户谢光蓉一脸幸福,笑得合不拢嘴。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她在新建房屋的屋顶上插上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它在新房上迎风飘扬。

住上好房子,是过上好日子的基础。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是安岳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目标。安岳县按照“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2017年底在护建镇、两板桥镇等14个乡镇实施的185户650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搬迁入住率、拆旧复垦率、资金补助兑现率100%。

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要求,完成162个贫困村新村建设任务,对C、D级危房进行全覆盖改造,对存在“跑风漏雨”的住房进行全覆盖整治。如今走进脱贫村,昔日的破旧房屋早已没有了踪影,呈现在眼前的全是漂亮的青瓦房、小洋楼。

媒体关注卧佛镇大象村集体经济项目

走进卧佛镇芦龙村,一条条硬化路四通八达,道路两旁还安装有路灯,全村新建蓄水池13口,维修小型提灌站1处,新建灌溉管网约3200米,村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十分便利。

安岳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始终贯穿“抓项目、重落实、促发展、保民生”这条主线,将全县计划脱贫的162个贫困村作为交通扶贫、水利扶贫、能源扶贫的主战场,共完成交通通畅工程335.7公里,实现“内联成网、外联成环”,100%建制村、85%的社和80%的户通硬化路;新建维修山坪塘、蓄水池等生产用水基础设施800余个,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用水难题;全县建有城乡集中式供水工程43处、分散式供水工程87901处,贫困户安全用水覆盖率达100%;投入1798万元,实施农村能源建设扶贫项目9个,其中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4个、新村集中供气5个,在贫困群众生活用能、产业提质增效和保护生态环境上实现突破,帮助贫困户节流节支、开源增收、过上好日子。

当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安岳县以脱贫村、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传统历史文化村和掉边掉角边缘村为重点,有序开展对重点帮扶村的确定、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等各项工作,切实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岳阳镇柳溪村水产养殖基地

引源开流 壮大产业谋振兴

“今年是我们合作社耙耙柑和大雅一号正式挂果的第一年,果树挂果率很高,为了确保来年产量和水果品质,这已经是我们第四次进行疏果了。”在长河源镇金堂村,金硕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业主代作富一边清理着枝头的小果和“太阳果”,一边介绍道。

脱贫致富,产业是关键。走在金硕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内,代作富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合作社相关情况。2017年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引导下,代作富和金堂村“两委”达成合作协议,通过金堂村集体经济入股的形式,流转了300亩土地,其中200亩种植了耙耙柑和大雅一号,另100亩种植了柠檬。

“今年预计耙耙柑和大雅一号产量在四十万斤左右,柠檬还没有挂果,我们在柠檬地里套种了冬瓜,产量应该在六十万斤左右。”虽然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但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代作富还想扩大种植规模,带领金堂村的群众进一步增收致富。

“金硕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用工最多时,就能达到100余人。周边群众每年不仅有土地流转收益,还可以通过就近务工增收,年底还有集体经济分红。”金堂村村委会主任谢其凤介绍说,金堂村共有7个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流转土地达到1200余亩。

据了解,金堂村共向金硕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鑫满堂花椒专业合作社等6个专业合作社投入了集体经济67.5万元和市级产业资金80万元,用于发展大雅一号、九叶花椒、蜂糖李、中药材、蔬菜等产业,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万元;村民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共计50余万元。2020年,村民在园内务工收入合计达到60万元。

兴隆镇碑顶村村民罗义君依靠特色养殖成功脱贫

脱贫攻坚以来,全县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思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原则,162个贫困村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逐户量身定制产业促脱贫措施,柠檬、中药材、生猪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6年至2019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产业发展资金3655.7万元,发放产业到户资金1.3亿元,规划落实连片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安排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8100万元、村均50万元;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站在历史的交汇口,安岳的广袤乡村,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在安岳大地上,一曲曲动人的乡村振兴新乐章正在激情上演、定将响彻云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