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阳电力:护航蚕桑产业“破茧重生” 铺就致富“新丝路”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09-24 16:02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杨颜铭)9月21日上午10点,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大型直播特别节目第23期《乐享佳节庆丰收》走进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东乐村,带着全国观众体验蚕桑文化、品尝乐至美食、畅享丰收喜悦、感受帅乡魅力。
![]() |
丰收的喜悦 |
时值中秋佳节,东乐村里正热闹满满地庆丰收,节目组将直播镜头对准了蚕桑技能比武、送文化下乡、品特色桑叶美食等乡村乐事,与全国观众分享东乐村丰收的喜悦。
今年,由于天气适宜、技术管理到位,乐至县的蚕茧价格以56元/公斤的均价创下历史新高,价格回暖,蚕农喜笑颜开。而在这背后,离不开电力的持续可靠供应。一直以来,国网资阳市乐至供电公司多措并举,以各项优质贴心服务护航蚕桑产业“破茧重生”。
![]() |
央视记者现场直播 |
央视聚焦乐至 秋蚕织梦桑农忙
近日,在东乐村的一间间蚕房里,大家正忙着收蚕茧,看着一个个雪白的蚕茧,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短短几年,东乐村发展种桑养蚕产业,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乐至这个地方我是第一次来,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绿色,特别是这里的蚕桑产业从传统养蚕到现代化蚕房技术,以及产业链的延伸,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洋溢在脸上,阔步在小康路上。”央视记者蒋林在直播中如是说。
蚕桑是乐至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现有10个蚕桑重点乡镇、100个蚕桑重点村,有桑蚕资源开发等涉蚕企业10余家,蚕桑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形成了传统茧丝、桑资源新食品、桑资源大健康和蚕桑丝绸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秋蚕结茧忙,丰收味正浓。直播中,当地村民们摘桑叶、切桑叶、组装方格簇,举行了一场蚕桑技能大比拼,农技能手们在比拼中切磋技艺,也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另一边,双麻酥和全桑宴的制作让大家看到了乐至独有的团圆美食,生动展现了乐至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带领观众一同领略“中国桑都”——乐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根蚕丝如何织好乡村振兴梦?近年来,乐至县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确定以“中国桑都”建设作为全县“一都一园三区九组团”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蚕桑特色产业列为乐至现代农业“1+5+2”产业体系的首位,以产业强镇为重点,积极推进蚕桑区域化、集约化、多元化发展,奋力开创乐至现代蚕桑产业发展新征程。
![]() |
在蚕房检查用电安全 |
电力精准助力 养蚕开启新模式
“以前蚕茧价格大致在40元/公斤,今年连续三个季度都超过50元/公斤,好点的蚕茧价格甚至超过60元/公斤。”东乐村村民陈会琼告诉记者,接下来,她准备把养殖规模再扩大。
今年,由于天气适宜、技术管理到位,乐至县的蚕茧价格以56元/公斤的均价创下历史新高,蚕桑产值占东山镇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东乐村今年全年预计收茧52000多公斤,收益超过280万元,通过栽桑养蚕,东乐村蚕农户均增收可达3万余元。持续高位运行的蚕茧价格,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干劲也越来越足。
而在这丰收高产的背后,离不开当地电力的持续可靠供应。国网资阳市乐至供电公司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蚕茧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自始至终抓好电力服务,有力促进全县蚕业生产丰产丰收。
说到优质供电服务,最有发言权的还属当地创业青年肖勇。
“我是乐至第一家半机械化养蚕的,电力公司让我的设备用电得到了保障,非常谢谢他们!”近段时间,国网乐至供电公司员工来到肖勇位于东山镇的蚕房,进行用电安全检查时,他由衷感慨道。
2018年,肖勇和几个90后理工科大学生放弃万元月薪决心回乡创业,当上了“养蚕哥”,他也成了“领头人”。几人一共流转了700余亩土地,种上桑树、建起蚕房和蚕丝被加工厂。
起初,肖勇采用的是传统蚕台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他发现耗费的时间和人力非常大。所以在去浙江、广西等地学习后,引进了一套半自动养蚕设备。为进一步提高利润,延伸产业链,他还引进了蚕丝被加工设备。
设备引进后,蚕房对电力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乐至供电公司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沟通,为他提供专门的供电方案。“服务真的非常到位,在了解我这个创业项目后,安排人员上门为我办理用电业务,并通过接收附近提灌站专变解决因我新上负荷对附近电压的影响,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自动升降机、滑轨投喂机、烘干机、切割机……说起自己的一套半自动养蚕设备,肖勇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这套设备下来,26张纸(计量单位,约2.5万只)的蚕只需要请3个人,传统模式的则需要请6个人。
不仅效率提高,在费用方面,与传统养蚕模式相比,肖勇一年省下了近2万元,“前后改变真的非常大,因为我这个设备必须要用三相电,电力公司真的给我解决了很大问题。”
![]() |
蚕宝宝 |
推进电能替代 用上“致富电”铺就“新丝路”
据了解,蚕从幼虫到结茧共要经历四眠,对于环境温湿度的要求很高,稍有不慎便很可能造成蚕种“死亡”。同样,烘茧的过程也丝毫不能马虎,刚收的蚕茧属于湿茧,不能长期放置,否则就会出现霉烂变质的情况,影响蚕丝质量。因此,收茧结束后还需要不间断将蚕茧烘干。
“以前用煤烘干,蚕茧品质不好掌控,质量不高,自从改成电烘干机、抽湿机,机器电脑程序控制,我们的蚕茧质量上去了,出售的价格也涨起来了,连蚕砂、桑叶烘干了都可以卖个好价钱,年收益达60余万元。”通过“煤改电”后,去年,肖勇的蚕茧质量、价格实现了双丰收。
记者了解到,在烘茧过程中调试好机器、控制好温度至关重要,电力供应和电路维护尤为关键。如果途中出现断电或者短路等情况,蚕茧就会烧焦作废。因此,每到烘茧时,乐至电力员工便一次次到蚕房检查供电线路,了解机械运行情况,确保供电万无一失。
近两年,为加快电能替代推广工作,乐至公司以“煤改电”、“以电代油”、“气改电”电能替代技术为切入点,积极推广电锅炉、电烘干机、充电站等电能替代项目,促进环保绿色发展,加快电能替代工作的步伐。
针对养蚕大户,还主动推广科学电气化智能育蚕,为蚕农提供完善的电能替代方案;走村入户,巡查养蚕基地配电网设备,确保蚕室不间断供电;跟踪服务,配合用电控制设备的调试,解决用电难题。
现代化的养蚕业生产发展离不开清洁电能的供应。通过电气化养育蚕种,有力促进了乐至蚕桑产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提升,铺就了百姓致富“新丝路”,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