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乐至县: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2-10-30 15:18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资阳10月30日讯(王建军 摄影报道)金秋时节,走进资阳市乐至县广袤的大地,农村面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乡村振兴带来的欣欣向荣景象,一幅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乐至县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

秋千王国

打造农旅融合“样板” 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2022年9月起,“秋千王国”一到节假日就会成为资阳市民口中的热词。而位于乐至县高寺镇清水村的秋千王国,也成为节假日期间市民休闲的“热地”。

“中秋节期间,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清水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平介绍,村里的800多个停车位全部停满了,不少游客的车辆只能停到镇上去了。

据了解,秋千王国是乐至县结合当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发引进的大型田园综合体的主题乐园项目。该项目实行“企业+村集体经济”模式,采取企业投入资金,村集体以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打捆入股方式参与分红。

吴平介绍,项目采取“租金保底+5%门票分红”模式,让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取稳定收益,他初步估算仅5%的门票分红,年增收可达100万以上,“今年9月试营业期间门票分红就有10万左右。”

“村民实现就近务工,不少人是三份收入看家挣钱两不误。”吴平介绍,秋千王国项目占地约790亩,村民除了流转土地收入,村集体每年也要进行分红,还可以应聘项目内保安、保洁等岗位,“一个月都能拿2千多元,还会购买社保,技术工种更高些”。

此外,还有不少人还看中开园后带来的人流量,正着手打造民宿和特色农家乐。吴平表示,将建立起以秋千王国为核心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建设、活用资源,以旅富农,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多样化,让村民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幸福超市:“小积分”换来“大文明”

“还有土鸡蛋和柚子哦。”10月初,乐至县宝林镇万斤沟村“幸福超市”外,排着队的村民看着货架上的物品相互交谈着自己需要兑换什么。除了农产品,货架上还有电饭煲、洗衣粉、卫生纸、毛巾生活用品。

“我们这儿的物品都是直接用积分兑换的,不用花钱。”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能兑的物品除生活用品外,他们还加入了其他村土特产,万斤沟村当季的农副产品也进入其他村的“幸福超市”,“群众的农特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持续增加”。

2019年起,乐至县通过设立“幸福基金”,建立“幸福超市”,开展“幸福基金”积分评定及“幸福超市”兑换活动,推动创建幸福小家、幸福小院、幸福村落,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认可度、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村民兑换物品的积分如何获得?

该负责人介绍,不是靠消费获得积分,而是靠文明行为得来的。村民只要参与美丽庭院创建、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明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积分,“评分还要进行集中公示,公示结束后,就可以换取所需物品”。

“引导群众参与制定‘幸福基金’积分评定标准及评定办法,动员群众参加各类评选活动,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乐至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介绍,乐至县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安排人均不低于50元的标准作为“幸福基金”,并积极探索“幸福基金”补充机制,将电商代购代销农特产品返还的服务费、集体经济部分收入等作为“幸福基金”补充来源,推动活动可持续良性开展。

聚居新村

土砖房到“小洋楼” 打造美丽新村“升级版”

“路好走了,下雨天出门回家都不怕了。”乐至县劳动镇崇古村村民杨烈琼看着两层楼的新家高兴地说,“我们也算是住进‘小洋楼’了。”

作为崇古村第一批入驻新村聚居点的村民,杨烈琼感受颇深,她家原来住的是砖瓦房,已修建20多年了,屋内已出现裂缝和损坏,已不适合居住,在知道新村聚居点的房屋已修好,“打听到我们有指标,就搬了进来”。

近年来,劳动镇为全面改善村容旧貌,按照“政府引导、分类改造、应改尽改、按标补助”原则,全面推进散居农房改造、新村聚居点提档升级等改造,推动实现农房内部设施现代化、外观风貌田园化、村庄院落景区化。

据介绍,劳动镇该期新村建设涉及18个村134户,新村聚居点建设总面积11000多平方米。

低能耗垄形循环式小微湿地项目

治理面源污染 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走出一条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实现农民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一直是乐至县委、县政府开展工作的关键。

“菜篮子”“果园子”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但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却接踵而至,如鱼塘、果园、菜园和少量农村散排生活污水,以及散养家禽废水等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渐凸显。

对于如何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该县提出了构建“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生态平衡”的农业系统,并引入先进的污废水处理系统,让农村种养更加绿色。

2022年2月,该县小阳化河中天镇井市村段低能耗垄形循环式小微湿地项目正式运行,占地约200亩的鱼塘、80亩葡萄园和少量农村散排生活污水和散养家禽废水通过该项目的处理,部份水进行循环利用,反复循环处理的尾水最终经末端均质布水入小阳化河。

“末端尾水经过处理后,能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四川捷途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技术员黄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