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资阳11月14日讯(王建军 摄影报道)乐至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区,耕地条件较差,地块破碎,甚至很多是“斗笠田”“巴掌田”。丘陵山区农业用地一般地面坡度在6°~25°,区内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形高低起伏,水资源状况非常不平衡,土壤结构较差、肥力水平不高。
为此,乐至县提出“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坡改梯、陡变缓”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标准,抢抓春耕备耕时间节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希望田”,助推农民增产增收。
截至2021年,乐至县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8.76万亩,占该县耕地总面积50%,计划到2030年乐至县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2.91万亩、计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56万亩。
![]() |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望天收”变“高产田”
![]() |
机械耕作 |
“机械耕种只是基本要求。”乐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乐至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消除了农机作业的死角和障碍,实现机械化作业,还完善了田间生产道路,修建下田坡道,实现田与田之间的畅通,并修建蓄水池、整治山坪塘、建设沟渠,解决农田排灌问题。
所谓高标准农田,就是通过水、土、田、路等综合治理,改善土地质量、提升粮食产能、增强农业抗灾能力,让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
截止2021年,乐至县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8.76万亩,占该县耕地总面积50%,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完善田间道路系统和水利工程建设,以前的中低产田被改造为灌排设施配套、耕地质量优良、田间道路通畅、农田生态良好、生产方式先进的稳产高产田,实现亩均增产20公斤以上。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5.5万亩,总投资16500万元,涉及金顺镇、大佛镇、石佛镇、佛星镇、通旅镇、宝林镇,涉计6个镇21个行政村。
![]() |
高标准农田 |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过去的零散小田整合成连片水田,田野间没有了崎岖不平的田埂,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敞的机耕道,挖掘机正在挖通水渠……
据介绍,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的意愿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催生了大田托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间的互利共赢,降低了各环节生产成本。
乐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平田整地、废沟塘整治、明渠改暗渠、小田变大田等措施,建成后各项目村普遍增加村营流转土地收入,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 |
村民在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中耕作 |
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乐至县坚持高标准规划,注重规模连片,推进综合开发,通过小块并大块、分割变联通等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高了耕地综合产能。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乐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成后打造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管理、高效化灌溉,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此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前,为了提升群众满意度,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乐至县委托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单位对项目进行勘测设计,农田建设既要体现田网、路网、渠网、水网“四网”配套,农田排灌、耕地生产、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又要尊重群众意见,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实现土地资源、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