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身边!乐至县检察院:办好公益诉讼案件 当好公共利益“守护者”

2023-02-24 16:01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资阳2月24日讯(王建军)检察机关承担着公益诉讼监督职责,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新时代“考题”。近年来,乐至县人民检察院坚持把公益诉讼工作放在社会治理大局中谋划和推进,聚焦群众身边事,紧扣民生主题,大处着眼,微处着手,致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2年,乐至县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6大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0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8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48件,起诉1件;民事(含刑附民)公益诉讼案件22件,起诉或移送资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16件。

居民为检察官点赞

小案件关乎大民生

“小区干干净净的,也没有臭味了,晚饭后还能和家人在小区里面散步了。你们检察院那个公益诉讼真的不错,点赞!”站在乐至县某安置房小区的大门口,住户陈女士高兴地对向回访的乐至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说起小区的变化。

“小区停车位、绿化带上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零散的垃圾更是随处可见。一些垃圾堆已经渗出污水,散发刺鼻恶臭气味,滋生了大量苍蝇、蚊虫。”乐至县检察院检察官郭秀娟在谈到2021年4月接到群众举报后,带队前去核查时情景还记忆深刻。

2020年8月该小区交房后,居民陆续装修、入住,产生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但小区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箱,两类垃圾长期混合露天堆放在小区内。

为此,乐至县检察院采取磋商方式,制发《磋商意见书》送达被监督行政机关,并围绕涉案小区公益受损情况与相关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交流,建议各方强化协作,规范处置涉案小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随后,相关部门在数日内完成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清运,并增设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投放生活垃圾箱20个,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2022年,乐至县检察院聚焦“小切口”,守护民生“微幸福”,督缴生态损害赔偿金、食品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损害赔偿金共计17万余元。

走访调查

护航“大政策” 撑起民生“保护伞”

2022年6月,乐至县相关部门对创业担保贴息贷款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整改,清理出25名不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人,依法追回被骗取贴息资金24万余元,并进一步完善了制度机制,规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审核、发放、监管。

时间回到2021年7月,乐至县人民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对创业担保贴息贷款政策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期间查明刘某某等4人通过虚构承包经营合同、虚报经营规模等手段,申请到创业担保贷款的违规事实。同年9月30日,乐至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向相关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对全县2016年以来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发放及贴息情况进行全面清查、依法处置。

“公益诉讼就是要保证惠民政策真正惠及民生。”郭秀娟表示,公益诉讼检察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来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据悉,该案系全省首例创业担保贴息贷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资阳市人民检察院以该案办理为契机,在全市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对2016年以来全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清查,追回贴息资金29万余元。

同时,该案件还作为乐至县政法系统唯一入围案例,被推荐参评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

创新机制 打造公益诉讼检察品牌

乐至县检察院聚焦河湖、森林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任务,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配合机制,对接县河长办、县林长办,联合出台“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在联席会议、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联合培训、技术协作等方面强化协作联动。制定《乐至县人民检察院公益监督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14人作为首批公益监督志愿者,举行聘任仪式暨业务培训会,组建微信联络群,邀请其参加增殖放流、跟进回访、公开听证等活动10余次,公益保护“神经末梢”不断延伸。

打造“益心”公益诉讼检察品牌,乐至县检察院干警自主设计品牌logo、吉祥物,利用“乐至检察”微信公众号开设“益心”宣传专栏,整合工作动态、典型案例、普法漫画等内容40余期次,围绕世界水日、森林防灭火、六五环境日等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提高群众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扩大公益保护“朋友圈”。

下一步,乐至县检察院将持续深耕公益诉讼4+9法定领域,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延展公益保护屏障,持续深化打造“益心”品牌,全面构建公益保护“一盘棋”大格局。坚持自身定位,履行监督职能,真正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的难题、瞄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痛点,精准高效监督,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图片由乐至县检察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