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资阳3月7日讯(记者 杨颜铭)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资阳坚持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国企强则资阳强、国企弱则资阳弱”。
“改”出新活力,“革”出新动力。资阳市委市政府将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列入了全市“三件大事”之一,2022年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四项指标增幅全省第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企地“双向奔赴”结出硕果,市属国企成为了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和“排头兵”。
破题:
“国企强则资阳强” 夯实发展根基
改革催生发展动力,催生资阳市属国企之变。
市属国企“起步晚、底子薄、规模小、平台属性强”,怎么破?资阳作出了“国企强则资阳强、国企弱则资阳弱”的战略判断,强力推动“两降两提两做”(降成本、降负债、提效益、提能力、做强做优国资国企)改革,为市属国企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今年年初,资阳召开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明晰,将持续用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打开资阳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体看,将按照“党建引领、市场转型,质量并重、风险可控”的工作思路,立足市委“三件大事”,持续深化“两降两提两做”改革,实现“两个突破一个翻番”的发展目标,即资产总额突破千亿,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利润总额翻番,推动资阳发展集团入围“川企百强”。
2月10日,众多在川央企和省属国企齐聚资阳,现场集中签约项目18个,签约金额476亿元,晒出了亮眼“成绩单”。这是政企之间的“双向奔赴”,既彰显出国企对资阳发展的信心与支持,也坚定了资阳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心。
在系列改革下,当地国有企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建立国有资产常态化注入机制,清理市本级国有资产资源,完成资产资源注入25.96亿元,实缴资本新增13.17亿元。
文旅集团取得药品批发许可、Ⅲ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城建集团取得房建、市政施工双一级和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双乙级资质……在市场化改革引领下,通过股权收购、资质升级、自我培育等方式,资阳市属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主体。
转型:
从融资平台到“开路先锋”
抓改革、激活力,发展动能持续释放。根基在不断夯实,市属国企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从融资平台变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走出了一条不断“进阶”的路线,全力推进“基金引流、资本招商”、由“重基建、重融资”向“重产业、重投资”转变。
据了解,资阳发展集团牵头设立了重大产业基金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招商和引领撬动社会资本功能,吸引了一批股权投资项目集聚。2022年推进华强方特、高仙机器人、科伦等资本招商项目40个,项目股权投资83.8亿元,项目总投资240.7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313.6亿元,预计税收18.2亿元。
此外,当地还积极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为产业项目建设搭建平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022年,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12个重点项目竣工投用,三草湾智能制造产业园按计划开工,变“项目等土地和厂房”为“土地和厂房等项目”,打造1.5万亩净地招商载体。
实体化、市场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取得阶段性成效,资阳市属国企聚指成拳重塑竞争优势,不断焕发出新生机、展现出新活力。
当前,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等国省战略叠加,特别是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资阳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区域国企合作还将不断破题融合,为资阳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