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资阳6月3日讯(王建军 摄影报道)6月2日,四川新闻网从安岳县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获悉,2022年安岳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为314天,优良天数率为86%,全县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率实现100%。
![]()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县级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全县乡镇饮用水源达标率93.9%,同比提升22%,全县水环境质量创有监测纪录以来的最好水平。”资阳市安岳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安岳县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颗粒物浓度实现“双下降”,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无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声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县城功能区和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全部达标。
安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何能取得积极成效?答案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采取坚决有力举措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安岳县在资阳市率先建立《安岳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清单》,明确40种责任追究情形,逐级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方面,2022年,安岳出动巡查检查人员1.4万余人次,收缴违规销售、存放烟花爆竹800余件。因秸秆禁烧约谈乡镇(街道)18人次。排查餐饮油烟净化设施运行情况9280台次,发现整改问题34个,结合重点区域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安装专门油烟通道和净化装置。开展重型柴油货车尾气路检1000辆,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189台,尾气抽检122台,达标率100%。完成32家砖瓦企业全覆盖检查,新纳入重点管理13家。对41个在建项目开展全覆盖检查,发现并完成整改问题156个,对建筑弃土运输管理,立案查处3起,规范行驶公路货运车辆装载行为115辆次。
提升流域水质方面,安岳在全省率先探索“党建+流域治理”模式,成立“龙台河水环境综合治理联合党委”,组织党员开展清河护岸等志愿服务活动10962人次,形成“党建引领、整体联动,连片治理、全域管控”格局。县级河长组织研究水环境治理工作66次,带头巡河问河332次,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300余个。成立7条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工作专班,7个督导组下沉督查150轮,发现问题410个,全部交办并办结。新启动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站)73个。完成龙台镇、长河源镇污水处理厂扩能和15个乡镇场镇污水管网维修改造,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项目投入运行。重点河段水产养殖完成退养128户660亩,完成整治21户1520亩。完成6条国省控断面上游1公里“纵沟改横沟”6000余米。投入1125万元,完成姚市镇、周礼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岳阳河(姚市河上游)、小濛溪河、龙台河水质提升和水生态修复项目全面完成。多措并举助力水环境改善。对岳阳河、小清流河、小濛溪河实施生态补水1600余万方,投放滤食性鱼类10万余尾。
据介绍,安岳县琼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经验在2022年11月召开的“全省重点小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并获得了充分肯定,被认为“安岳县的做法科学,值得复制推广”。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完成320家产废单位危险废物网络申报和备案,指导88家产废单位填领电子联单172份,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约455.32吨。完成4处集中隔离场所选址、规范化建设,现场督导集中隔离场所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20次,妥善规范处置涉疫情医疗废物50余吨。推动中节能(安岳)工业清洁生产及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安岳县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安岳县易腐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等顺利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安岳在加强环保监管的同时,也全力护航企业绿色发展,实行分区管控,推动164个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制定支持安岳鞋服产业发展“五条措施”、制定“两稳一保”6条政策措施,落实正面清单管理、实行承诺告知制,对17大类44小类行业以及入驻安岳经开区的建设项目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实行项目环评审批项目33个,完成排污许可质效审核124个、排污许可证简化管理审核83家,执行报告审核83家,完成率100%、整改率100%。
“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依然艰巨,面对压力与挑战。”资阳市安岳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安岳县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将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对已整改完成问题逐一现场核实,对新发现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纳入限时销号管理,配合开展第三轮第二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筹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持续开展环评质量监管,加强排污许可监督执法,全面完成排污限期整改和排污许可“双百”工作任务,“举全县之力,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确保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