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就普法新画卷 彰显法治新特色——雁江区多举并措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工作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12-23 08:31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饶萍)2020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之年,雁江区立足实际定目标,突出重点抓亮点,注重实效抓成效,深入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建设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 |
工作推进会 |
构建“三大体系”,全力下好普法“一盘棋”。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狠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学法用法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切实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根植于各级党委的思想和行动中,有效带动人民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开展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各级党委中心组会前学法1200余次,组织全区805名行政执法人员在线学法、165名行政执法人员现场考法、914名公职人员宪法法律知识网上考试。健全督导考核体系。出台《资阳市雁江区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等相关文件,确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部门协同各司其职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并将履职情况纳入综合绩效考核、综治考核和文明创建考核内容。建设普法队伍体系。加强法治智库建设,培育特色普法骨干队伍,统筹推进普法维权志愿者队伍、法治辅导员队伍、法治文艺宣传队伍、法律服务队伍和“法律明白人”5支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规模宏大、专群结合、遍布城乡各领域的普法力量。全区现有普法讲师团成员141人,普法志愿者368人、法律明白人6826人。
![]() |
咨询 |
创新“三化模式”,着力织好普法“一张网”。在内容上实现“精准化”。深入开展“全民普法·一月一主题”活动,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属地普法”的原则,大力实施“订单式”普法,变普法“广撒网”为“精聚焦”。积极打造“法律七进”升级版,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说理用法、办事寻法”的浓厚法治文化氛围。在方式上实现“活动化”。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民法典》学习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平面示法、新媒体普法、广播说法、阵地展法等多种形式,让法律法规由“枯燥、难懂”变“通俗、易懂,把法治精神和法律知识直观的展现给群众。开展各类宣传2891场次,参加宣传人员54200余人次,出动宣传车辆300余辆,接受各类咨询40余万人次,印发自创“七五”普法系列读本6大系列5.3万册,发放各类法律法规资料、手册、书籍、卡片430余万份,强大的法治宣传教育力度,为构建和谐雁江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在载体上实现“文化化”。坚持以法治文化精神润泽人心,不断拓展法治文化内涵。讲好雁江法治故事,创排特色法治文艺作品。创新在城区推进法治广场、法治小区,在农村推进法治新农村、法治农家大院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80余个。
聚焦“三大重点”,合力绘好普法“一张图”。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将普法工作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部署,把普法工作作为服务发展大局、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民主法治进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确立法治政府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建好政府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18个,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9个,316个村(社区)“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利用“智慧司法”系统,推广远程视频法律服务,解决乡村法律资源短缺问题。大力推进公正司法。把普法责任落实到严格公正司法全过程,与司法办案、司法公开、司法改革相结合。让每次案件办理成为生动的普法课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广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社会治理模式,以“雁南社区“中交景湾”马鞍九义校”等省、市示范为引领,重点抓好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形成“一地一品”的雁江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建设。创建国家级“民法法治示范社区”2个,省级诚信守法示范国有企业5个,省级“法律七进示范点”7个,命名59个市级“法律七进”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