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杨颜铭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近日,资阳市发布公示,拟推荐5名市级非遗传承人为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 |
资阳市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
根据公示内容,经各县(区)推荐申报、专家评审,5名非遗传承人分别为刘绪阳、石光绪、邓永佳、颜克俊、熊宗强。拟推荐的非遗项目类别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传统戏剧三大类,具体项目包括四川剪纸(东峰剪纸)、石雕(安岳石刻)、安岳米卷制作技艺、川剧(资阳河川剧),展现了资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遗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资阳拟推荐的这些非遗传承人都有啥“绝活”?如何让非遗技艺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刘绪阳是雁江区东峰镇初级中学教师。他扎根乡村30余年,致力于教育文化事业,将剪纸艺术融入课堂教学,推出蕴含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的剪纸作品,既让剪纸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又让莘莘学子在正能量剪纸作品中得到丰润的道德滋养。
为了让剪纸文化传承下去,刘绪阳成了东峰镇民间剪纸艺术协会的领头羊,创新探索多种培育模式,不仅推广剪纸作为特色教育在该镇各学校开展,而且让剪纸技艺逐渐从课堂走进寻常家庭,乃至全区、全市的机关、企业和社区,非遗文化也通过这一张张剪纸走进了千家万户,使“东峰剪纸”名声大噪并逐步成为资阳市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来自安岳的非遗传承人石光绪,从小就受父亲影响,对雕刻产生浓厚的兴趣。10多岁开始随父学习,20岁就能独立完成雕刻。从事石雕行业已有40年,为川内及云南、贵州、山东省的寺院、景区留下了诸多石刻作品。为让更多人了解、关心和支持安岳石刻,并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石光绪积极收徒,每年积极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宣传活动,更有不少作品在当地非遗展示体验馆内展示。2022年他被评选为第三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再看乐至县的非遗传承人熊宗强。他出生于川剧世家,从小就练功学艺,于1979年考入乐至县川剧团,主功丑角,现为国家三级演员,2018年获资阳市“十佳非遗传艺人”。参演作品现代川剧《青年陈毅》获评“四川省第四届川剧节·新创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川剧高腔《劝夫》荣获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优秀剧目三等奖。
深耕川剧艺术20年,熊宗强深知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重要,舞台上是淋漓尽致的演出,舞台下是创新编排、负责教学。他的热诚和认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乐至川剧独特的艺术价值,为助推乐至川剧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近年来,资阳市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非遗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下一步,将继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非遗保护水平,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