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大潮澎湃 资阳“成色”几何?

2024-11-11 20:17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杨颜铭 摄影报道

11月11日,资阳市2024年科技创新大会举行。会上发布了科技创新年度榜单,部署推进该市科技工作,为资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来自科技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创新平台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创新发展。

大会有分享、有部署、有政策,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科技创新大潮澎湃,资阳成色几何?

会议现场

城市创新“硬核力”持续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近年来,资阳聚焦科技创新领域,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推动实现创新主体快速增长、创新平台量质齐升、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有序推进。

用“数据”透视科创发展。2021年至2023 年,资阳市高新技术企业从35户增长到124户,总量排名从全省第 19 位上升至第 13 位,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18 户增长到 366 户、总量从全省第 18 位上升至第 12位;专精特新企业从19户增长到66户。

可以看到,资阳科技创新的成就,绘就了一条“上扬曲线”,排名、数据的背后,折射出当地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

如何打造创新“引擎”?该市加速创新平台载体落子布局,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并逐渐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苗圃”,为全市科技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据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当前,资阳与航天三院共建全省首个专注于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的研发机构“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建成全省首个飞地科创中心—成资协同创新总部基地,与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合作挂牌成立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截至目前,该市共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208个、较2021年增长253%。

得益于各类平台建设,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加速“跑”向市场。记者了解到,2022年至今,先后3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资阳,其中2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比如,全国首列齿轨电客车成功下线,“资阳造”世界最大功率窄轨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现代商用车氢燃料电池轻卡投运。 

企业登“高”逐“新”活力涌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会上,星河动力、中车资阳机车、科伦药业、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等企业、研发机构依次交流发言。

“星河动力在资阳建设的‘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产,将逐步形成年产10发‘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 星河动力公司主要负责人刘百奇介绍。去年10月,星河动力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资阳临空经济区开工,今年7月正式投产,这意味着资阳也能造火箭了。

他透露,目前,还在布局“谷神星二号运载火箭”项目,主要建设中型固体运载火箭谷神星二号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为实现年产24发谷神星二号固体运载火箭能力提供厂房及配套设施保障。

当下,资阳商业航天事业发展势头强劲,还与航天三院共建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新一代商业航天电磁发射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会上,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谈道,商业航天电磁发射技术近期已受到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目前,资阳商业航天电磁发射联合试验验证平台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概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瞄准国外‘猎鹰9号’火箭发射水平,实现工程转化,构建‘电磁发射+运载火箭’商业航天发射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中车资阳公司也在全面推进技术创新,碳”索未来,不断提升公司在内燃机车和新能源新制式机车领域市场地位。率先完成了新能源机车、山地齿轨列车、悬挂式单轨列车等轨道交通产品研制,做中国新能源、新制式机车的首创者。

登“高”逐“新”,做实科技“硬家底”。当前,在资阳,不少中小科技企业逐渐从“小而多”向“精而强”蝶变,在部分行业细分领域的技术处于“领跑”地位,逐步培育形成了一批“隐形冠军”。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继续推动高端创新平台“全面开花”,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让“技术发明”迈上新台阶;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