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乐至:多管齐下 全力守护生态环境“高颜值”

2024-12-20 16:0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王建军 摄影报道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攀升,各地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污染防治等方面持续发力。在这一背景下,乐至县以坚定的决心和切实的行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成效斐然。

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20日,四川新闻网从乐至县2024年下半年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12月19日,乐至县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6天(其中优113天,良214天),优良率高达92.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2%;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同比减少0.08。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乐至县全方位、多举措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懈努力。

强化责任落实 汇聚防治合力

今年以来,乐至县累计召开各类环保专题会议20余次,成功解决了30余项环保难题。同时,精心制定并严格实施了《乐至县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以及《乐至县2024—2025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等一系列专项方案。

同时,通过印发《乐至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各级各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具体职责,构建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严密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乐至县不断优化经科信、气象、生态环境等多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机制,在扬尘污染整治、机动车管控、工业企业治理等多个关键领域联合开展行动,显著提升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能力和应对污染天气的应急处置水平。

推进绿色转型 源头治理污染

在工业源治理方面,乐至县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13个工业治理项目顺利完成减排任务,3户企业成功实现了VOCs含量原辅材料的替代,13座燃气锅炉正在稳步推进低氮燃烧改造,1户企业积极开展VOCs环保设备改造,19家砖厂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转型升级和深度治理工作。这些举措从源头上有效减少了工业废气的排放,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移动源污染问题,乐至县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今年以来累计抽测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达700余次,依法查处尾气超标行为17起,有力提升了机动车的清洁化水平;严厉打击“三黑”(黑加油站、黑加油车、黑加油点)行为,随机抽检成品油、柴油尾气净化液、液化石油气等达40余批次;同时,加强城区交通疏导,累计劝导怠速车辆、不按规定入城的货车100余台,处罚乱停乱放违法行为13467起,有效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带来的污染。

针对扬尘源控制,乐至县今年开展在建工地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350余次,时下发施工扬尘整改通知书4份,确保在建工地扬尘防治设备安装率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接入率均达到100%。此外,加强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点)的扬尘管控检查18次,关停及去功能化无资质搅拌站(点)20家;不断提高建成区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目前已达90%以上,在重点时段还进一步增加了加冰作业频次。

在生活源整治方面,乐至县制发了《关于加强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的通告》,提前加强燃放、销售政策法规宣传,为2025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管控营造良好氛围。综合运用高空瞭望系统、无人机等先进手段开展秸秆焚烧监测,同时利用五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在重点时段开展专项巡查。此外,持续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指导参与餐饮服务项目选址勘察160家,检查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治理情况2600余家次。

构建防控体系 提升管理精度

乐至县积极开展涉气企业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摸底排查工作,将全县227家涉气企业全部纳入工业排放清单,对841台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备案登记并核发环保号牌,同时对新引入的涉气项目全部建立污染物总量替代管理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控体系建设,建成并投用空气微站33个、秸秆禁烧高空视频监控15处、黑烟车抓拍点位5处、VOCs 电子围栏6处。通过将这些先进的监测设备与人工步巡、无人机空中巡查、走航车高值排查等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了天地人一体、打查稽联动的大气污染立体防控体系,实现了监测、预警、监管的高效协调联动,为精准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方面,乐至县压实了扬尘源、工业源、燃烧源 “人盯源” 责任和省控空气自动站 “人盯站” 责任,安排专人盯防重点污染源和冒泡数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削峰减污,确保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质量仍能得到有效控制。

下一步,乐至县将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应用,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联动机制,形成更强大的工作合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为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